- 繁体
- 简体
- 拼音
-
偶獲此閑居,謬似高人跡。
“偶獲此閑居,謬似高人跡。”詩句出處:《北亭》;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作品。
廬宮山下州,湓浦沙邊宅。
宅北倚高崗,迢迢數千尺。
上有青青竹,竹間多白石。
茅亭居上頭,豁達門四辟。
前楹卷簾箔,北牖施床席。
江風萬裡來,吹我涼淅淅。
日高公府歸,巾笏隨手擲。
脫衣恣搔首,坐臥任所適。
時傾一杯酒,曠望湖天夕。
口詠獨酌謠,目送歸飛翮。
慚無出塵操,未免折腰役。
偶獲此閑居,謬似高人跡。【註釋】:
偶:
①偶像;木偶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三》:“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。”②伴侶;配偶。《北史·劉延明傳》:“妙選良偶。”③雙數;成雙。與“奇(jī)”相對。劉勰《文心雕龍·麗辭》:“奇偶適變。”④相對。白行簡《李娃傳》:“娃常偶坐,宵分乃寐(mèi)。”(宵分:半夜。寐:睡。)⑤間或;偶然。指不是經常或必然發生的。劉孝綽《酬陸長史倕》:“時過馬鳴院,偶憩(qì)鹿園閣。”獲:
①獵得(禽獸);獵獲。《詩經·大雅·桑柔》:“如彼飛蟲,時亦弋(yì)獲。”(弋:射獵。)《春秋·哀公十四年》:“西狩獲麟。”②獵得的禽獸。《呂氏春秋·貴當》:“狗良則數(shuò)得禽矣。田獵之獲常過人矣。”(數:屢次。)又泛指收獲。《尚書·說命下》:“學於古訓,乃有獲。”③獲得;得到。《墨子·天志下》:“不與其勞,獲其實。”又遭受;招致。杜牧《燕將錄》:“燕以趙為障,雖怨趙,必不殘趙,不必為備。一且示趙不敢抗燕,二且使燕獲疑天子。”④擒獲;俘虜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武帝紀》:“大破之,獲其驍將成廉。”⑤捉拿;逮捕。陸九淵《與張監書》之二:“茍有盜,亦不容不獲也。”⑥通“獲2(穫)”。收割莊稼。《荀子·富國》:“人善治之,則畝數盆,一歲而再獲之。”(再:兩次。)也指收獲的谷物之類。《鹽鐵論·本議》:“農人納其獲”。⑦女奴隸;奴隸的妻子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且夫藏獲婢妾,猶能引決。”此:
①代詞。這;這個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”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此之謂大同。”②這樣;這般。庾信《哀江南賦》:“天何為而此醉。”③副詞。乃;則。《後漢書·黃瓊傳》:“必待堯舜之君,此為志士終無時矣。”閑:
① 養馬的圈。《周禮· 夏官·校人》:“天子十有二閑,馬六種。”(有:又。)②一定的范圍。《論語·子張》:“大德不逾閑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③防止。《周易·文言》:“閑邪有其誠。”④清閑;空閑。李紳《惘農》之一:“四海無閑田,農夫猶餓死。”⑤安靜。孟浩然《夏日南亭懷辛大》:“散發乘夕涼,開軒臥閑敞。”(軒:窗。)⑥通“嫻。”1. 熟練;熟習。李白《豫章行》:“斬虜素不閑。”(虜:指敵人。)2. 文雅;閑靜。曹植《美女篇》:“美女妖且閑。”閑居:
避人獨居。《後漢書·梁統傳》:“~~可以養志,州郡之職,徒勞人耳。”居:
(一)①坐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居,吾語女。”(語yù:告訴。女rǔ:汝。)《禮記· 曲禮上》:“居不主奧。”(奧:室內西南角。)②居住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仲子所居之室,伯夷之所築與?”③住處。《詩經·小雅·雨無正》:“正大夫離居。”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問其名居,不告而退。”④停;留。《新書·大政下》:“待士而以敬,則士必居矣。”柳宗元《小石潭記》:“以其境過清,不可不居,乃記之而去。”⑤處於。《周易·乾》:“是故居上位而不驕,在下位而不憂。”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而孫子為師,居輜車中。”(輜zī車:有帷的車。)⑥閑居;閑處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居則曰:‘不吾知也!’”⑦當;任。戚繼光《將官到任寶鑒》:“居官不難,聽言為難。”⑧占;占據。《中說·天地》:“封域之制無廣地,不居良田。”(封域:指墓地。)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其有中士、下士者,數各居其上之三分。”⑨收藏;積蓄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臧文仲居蔡。”(蔡:烏龜殼。)《史記·呂不韋列傳》:“此奇貨可居。”⑩過瞭。用於“有頃”、“久之”、“頃之”等之前,表示相隔一段時間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居久之,孝景崩。”(孝景:漢景帝。崩:帝王死亡。)(二)jī語氣詞。相當於“乎”。《詩經·邶風· 日月》:“日居月諸,照臨下土。”(諸:語氣詞。)謬:
①錯誤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。”②差錯。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“故《易》曰:‘差以豪氂,謬以千裡。’”③欺詐;欺騙。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,復謬曰:何為不可?”④弄錯。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。”似:
①像;類似。《莊子·山木》:“材與不材之間,似之而非也。”古詩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廬,籠蓋四野。”②似乎;好像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天似啟之。”晏殊《浣溪沙》:“似曾相識燕歸來。”③給與。韓愈《誰氏子》:“寫吾此詩持送似。”賈島《劍客》:“今日把似君,誰為不平事。”④介詞。引進比較對象。劉克莊《風入松》:“逆旅主人相問,今回老似前回?”⑤通“嗣”。繼承;延續。《詩經·大雅·江漢》:“無曰予小子,召公是似。”高:
①高。與“低”相對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厚也。”杜荀鶴《春宮怨》:“風暖鳥聲碎,日高花影重。”(重:重疊。)②指高度。杜甫《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》之四:“新松恨不高千尺,惡竹應須斬萬竿。”③高級;上等;優良。《對楚王問》:“是其曲彌高,其和彌寡。”④歲數大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五年》:“且昔而高祖孫伯黶,司晉之典籍。”⑤高超;高明的。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對策者百餘人,唯錯為高第。”(對策:對答寫在簡策上的考題。)⑥尊崇。《莊子· 盜蹠》:“世之所高,莫若黃帝。”⑦高尚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輕辭天子,非高也,勢薄也。”跡:
①腳印;足跡。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絕跡易,無行地難。”枚乘《上書諫吳王》:“人性有畏其景而惡其跡者。”②痕跡。杜甫《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》:“貴戚權門得筆跡,始覺屏障生光輝。”(屏障:指屏風。)又指前代遺留下來的事物。張羽《清口》:“遺跡不可問,但見荒榛叢。”(但:僅。)③事跡;功業。《荀子·正名》:“跡長功成,治之極也。”④追蹤;搜尋。《新唐書·李密傳》:“轉匿大俠王季才傢,為吏跡捕,復亡去。”⑤考察;觀察。《墨子·尚賢中》:“然後聖人聽其言,跡其行,察其所能而慎予官。”
偶获此闲居,谬似高人迹。
“偶获此闲居,谬似高人迹。”诗句出处:《北亭》;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。
庐宫山下州,湓浦沙边宅。
宅北倚高岗,迢迢数千尺。
上有青青竹,竹间多白石。
茅亭居上头,豁达门四辟。
前楹卷帘箔,北牖施床席。
江风万里来,吹我凉淅淅。
日高公府归,巾笏随手掷。
脱衣恣搔首,坐卧任所适。
时倾一杯酒,旷望湖天夕。
口咏独酌谣,目送归飞翮。
惭无出尘操,未免折腰役。
偶获此闲居,谬似高人迹。
【注释】:
偶:
①偶像;木偶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。”②伴侣;配偶。《北史·刘延明传》:“妙选良偶。”③双数;成双。与“奇(jī)”相对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丽辞》:“奇偶适变。”④相对。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娃常偶坐,宵分乃寐(mèi)。”(宵分:半夜。寐:睡。)⑤间或;偶然。指不是经常或必然发生的。刘孝绰《酬陆长史倕》:“时过马鸣院,偶憩(qì)鹿园阁。”获:
①猎得(禽兽);猎获。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如彼飞虫,时亦弋(yì)获。”(弋:射猎。)《春秋·哀公十四年》:“西狩获麟。”②猎得的禽兽。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:“狗良则数(shuò)得禽矣。田猎之获常过人矣。”(数:屡次。)又泛指收获。《尚书·说命下》:“学于古训,乃有获。”③获得;得到。《墨子·天志下》:“不与其劳,获其实。”又遭受;招致。杜牧《燕将录》:“燕以赵为障,虽怨赵,必不残赵,不必为备。一且示赵不敢抗燕,二且使燕获疑天子。”④擒获;俘虏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大破之,获其骁将成廉。”⑤捉拿;逮捕。陆九渊《与张监书》之二:“苟有盗,亦不容不获也。”⑥通“获2(穫)”。收割庄稼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人善治之,则亩数盆,一岁而再获之。”(再:两次。)也指收获的谷物之类。《盐铁论·本议》:“农人纳其获”。⑦女奴隶;奴隶的妻子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且夫藏获婢妾,犹能引决。”此:
①代词。这;这个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此之谓大同。”②这样;这般。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天何为而此醉。”③副词。乃;则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必待尧舜之君,此为志士终无时矣。”闲:
① 养马的圈。《周礼· 夏官·校人》:“天子十有二闲,马六种。”(有:又。)②一定的范围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③防止。《周易·文言》:“闲邪有其诚。”④清闲;空闲。李绅《惘农》之一: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⑤安静。孟浩然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:“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”(轩:窗。)⑥通“娴。”1. 熟练;熟习。李白《豫章行》:“斩虏素不闲。”(虏:指敌人。)2. 文雅;闲静。曹植《美女篇》:“美女妖且闲。”闲居:
避人独居。《后汉书·梁统传》:“~~可以养志,州郡之职,徒劳人耳。”居:
(一)①坐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居,吾语女。”(语yù:告诉。女rǔ:汝。)《礼记· 曲礼上》:“居不主奥。”(奥:室内西南角。)②居住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仲子所居之室,伯夷之所筑与?”③住处。《诗经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正大夫离居。”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问其名居,不告而退。”④停;留。《新书·大政下》:“待士而以敬,则士必居矣。”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:“以其境过清,不可不居,乃记之而去。”⑤处于。《周易·乾》:“是故居上位而不骄,在下位而不忧。”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而孙子为师,居辎车中。”(辎zī车:有帷的车。)⑥闲居;闲处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居则曰:‘不吾知也!’”⑦当;任。戚继光《将官到任宝鉴》:“居官不难,听言为难。”⑧占;占据。《中说·天地》:“封域之制无广地,不居良田。”(封域:指墓地。)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其有中士、下士者,数各居其上之三分。”⑨收藏;积蓄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臧文仲居蔡。”(蔡:乌龟壳。)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“此奇货可居。”⑩过了。用于“有顷”、“久之”、“顷之”等之前,表示相隔一段时间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居久之,孝景崩。”(孝景:汉景帝。崩:帝王死亡。)(二)jī语气词。相当于“乎”。《诗经·邶风· 日月》:“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。”(诸:语气词。)谬:
①错误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。”②差错。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故《易》曰:‘差以豪氂,谬以千里。’”③欺诈;欺骗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应侯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,复谬曰:何为不可?”④弄错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。”似:
①像;类似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材与不材之间,似之而非也。”古诗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”②似乎;好像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天似启之。”晏殊《浣溪沙》:“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③给与。韩愈《谁氏子》:“写吾此诗持送似。”贾岛《剑客》:“今日把似君,谁为不平事。”④介词。引进比较对象。刘克庄《风入松》:“逆旅主人相问,今回老似前回?”⑤通“嗣”。继承;延续。《诗经·大雅·江汉》:“无曰予小子,召公是似。”高:
①高。与“低”相对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厚也。”杜荀鹤《春宫怨》:“风暖鸟声碎,日高花影重。”(重:重叠。)②指高度。杜甫《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》之四:“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。”③高级;上等;优良。《对楚王问》:“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④岁数大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且昔而高祖孙伯黶,司晋之典籍。”⑤高超;高明的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对策者百余人,唯错为高第。”(对策:对答写在简策上的考题。)⑥尊崇。《庄子· 盗跖》:“世之所高,莫若黄帝。”⑦高尚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轻辞天子,非高也,势薄也。”迹:
①脚印;足迹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绝迹易,无行地难。”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。”②痕迹。杜甫《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》:“贵戚权门得笔迹,始觉屏障生光辉。”(屏障:指屏风。)又指前代遗留下来的事物。张羽《清口》:“遗迹不可问,但见荒榛丛。”(但:仅。)③事迹;功业。《荀子·正名》:“迹长功成,治之极也。”④追踪;搜寻。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:“转匿大侠王季才家,为吏迹捕,复亡去。”⑤考察;观察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然后圣人听其言,迹其行,察其所能而慎予官。”ou huo ci xian ju ,miu shi gao ren ji 。
“ou huo ci xian ju ,miu shi gao ren ji 。”shi gou chu chu :《bei ting 》;shi tang chao shi ren bai ju yi de zuo pin 。
lu gong shan xia zhou ,pen pu sha bian zhai 。
zhai bei yi gao gang ,tiao tiao shu qian che 。
shang you qing qing zhu ,zhu jian duo bai dan 。
mao ting ju shang tou ,hua da men si bi 。
qian ying juan lian bo ,bei you shi chuang xi 。
jiang feng mo li lai ,chui wo liang xi xi 。
ri gao gong fu gui ,jin hu sui shou zhi 。
tuo yi zi sao shou ,zuo wo ren suo kuo 。
shi qing yi bei jiu ,kuang wang hu tian xi 。
kou yong du zhuo yao ,mu song gui fei he 。
can mo chu chen cao ,wei mian she yao yi 。
ou huo ci xian ju ,miu shi gao ren ji 。
【zhu shi 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