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繁体
- 简体
- 拼音
-
嗚呼哀哉,憂心惻傷。
“嗚呼哀哉,憂心惻傷。”詩句出處:《怨曠思惟歌》;是漢朝詩人王嬙的作品。
秋木萋萋,其葉萎黃。
有鳥處山,集於苞桑。
養育羽毛,形容生光。
既得生雲,上遊曲房。
離宮絕曠,身體摧藏。
志念抑沉,不得頡頏。
雖得委食,心有彷徨。
我獨伊何,來往變常。
翩翩之燕,遠集西羌。
高山峨峨,河水泱泱。
父兮母兮,道裡悠長。
嗚呼哀哉,憂心惻傷。
【註釋】:
嗚:
[嗚呼]嘆詞。《左傳·哀公十六年》:“嗚呼哀哉!”[嗚咽]低聲哭泣。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桓乃流涕嗚咽。”[嗚嗚]象聲詞。林嗣環《秋聲詩自序》:“婦撫兒乳,兒含乳啼,婦拍而嗚之。”嗚呼:
①表感嘆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:“~~曷歸,予懷之悲。”也作“烏呼”。《左傳·成公十四年》:“~~,天禍衛國也夫!”②祭文中常用“嗚呼”,因以借謂死亡。張鎡《臨江仙》:“縱使古稀真個得,後來爭免~~!”呼:
①吐氣;往外出氣。跟“吸”相對。《莊子·刻意》:“吹呴(xū)呼吸,吐故納新。”②高聲叫喊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城上不呼。”《荀子·天問》:“順風而呼,聲非加疾也,而聞者彰。”③呼喚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(項伯)欲呼張良與俱去。”④稱道;稱呼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。”白居易《寄明州於駙馬使君三絕句》:“何郎小妓歌喉好,嚴老呼為一串珠。”⑤通“籲”。吹氣聲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曾子聞之,瞿然曰:‘呼!’”哀:
①悲哀;悲傷。陸遊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》:“僵臥孤村不自哀,尚思為國戍輪臺。”②悼念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秦不哀吾喪。”(喪:指晉文公之死。)③憐憫;憐恤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君將哀而生之乎?”④哀嘆。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秦人不暇自哀,而後人哀之。”哉:
①語氣詞。1. 表示感嘆。相當於“啊”、“呀”。《史記· 陳涉世傢》:“陳涉太息曰:‘嗟乎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’”2. 表示反問。相當於“呢”、“嗎”。彭端淑《為學一首示子侄》:“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?”(顧:反而。鄙:邊地。)3.表示疑問。相當於“嗎”、“呢”。《莊子· 山木》:“此何鳥哉?”②通“才(cái)”。副詞。方才;剛剛。《尚書·武成》:“厥四月,哉生明。王來自商,至於豐。”(王:指周武王。豐:周舊都。)憂:
①擔憂;發愁。《鹽鐵論·伐功》:“憂人之患者,民一心而歸之,湯武是也。”(湯武:商湯王和周武王。)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心憂炭賤願天寒。”②困厄;憂患。《新書·禮》:“憂民之憂者,民必憂其憂。”蘇軾《貧士》:“未能遣一力,分汝薪水憂。”③特指父母的喪事。《魏書·李彪傳》:“朝臣丁父憂者假滿赴職。”(丁:遭遇。)心:
①心臟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心者,五臟之主也。”②通常指思維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則思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夫民慮之於心,而宣之於口。”③掛懷;關心。唐順之《與呂沃洲巡按書》:“兩公者,一日居乎其位,一日心乎其民者也。”(乎:於。)④中央;中心。劉禹錫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洞庭湖月生湖心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呂氏春秋·季夏》:“季夏之月,日在柳,昏心中,旦尾中。”[心腹]1.要害之處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龐統法正傳》:“而敵傢數道並進,已入心腹。”2. 親信的人。惻:
①悲傷。《漢書·成帝紀》:“未聞在位有惻然者,孰當助朕憂之。”杜甫《京兆杜氏墓志》:“中內痛兮鬼神惻。”②誠懇。常“懇惻”連用。王安石《上皇帝萬言書》:“以吾至誠懇惻之心,力行而為之倡。”(倡:帶頭。)[惻隱]同情;憐憫。《警世通言·旌陽宮鐵樹鎮妖》:“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,是心無惻隱也。”傷:
①人或動物身體受到損傷。《春秋·宣公三年》:“郊牛之口傷。”(郊:祭祀名。)②傷口;創傷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吳起懷瘳實而吮傷。”③傷害;損害。《周易·節卦》:“節以制度,不傷財,不害民。”④妨礙。杜甫《陳拾遺故宅》:“位下曷足傷?”⑤憂愁;悲傷;憂傷。《詩經·小雅·杕杜》:“女心傷止。”(止:句末語氣詞。)⑥喪祭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明君飾食飲吊傷之禮。”⑦嫌;失之於。《北史·蘇威傳》:“所修格令章程,並行於當世,頗傷瑣碎。”⑧太;過度。齊己《野鴨》:“長生緣甚瘦,近死為傷肥。”呜呼哀哉,忧心恻伤。
“呜呼哀哉,忧心恻伤。”诗句出处:《怨旷思惟歌》;是汉朝诗人王嫱的作品。
有鸟处山,集于苞桑。
养育羽毛,形容生光。
既得生云,上游曲房。
离宫绝旷,身体摧藏。
志念抑沉,不得颉颃。
虽得委食,心有彷徨。
我独伊何,来往变常。
翩翩之燕,远集西羌。
高山峨峨,河水泱泱。
父兮母兮,道里悠长。
呜呼哀哉,忧心恻伤。
【注释】:
呜:
[呜呼]叹词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“呜呼哀哉!”[呜咽]低声哭泣。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桓乃流涕呜咽。”[呜呜]象声词。林嗣环《秋声诗自序》:“妇抚儿乳,儿含乳啼,妇拍而呜之。”呜呼:
①表感叹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:“~~曷归,予怀之悲。”也作“乌呼”。《左传·成公十四年》:“~~,天祸卫国也夫!”②祭文中常用“呜呼”,因以借谓死亡。张镃《临江仙》:“纵使古稀真个得,后来争免~~!”呼:
①吐气;往外出气。跟“吸”相对。《庄子·刻意》:“吹呴(xū)呼吸,吐故纳新。”②高声叫喊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城上不呼。”《荀子·天问》:“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”③呼唤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(项伯)欲呼张良与俱去。”④称道;称呼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。”白居易《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》:“何郎小妓歌喉好,严老呼为一串珠。”⑤通“吁”。吹气声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曾子闻之,瞿然曰:‘呼!’”哀:
①悲哀;悲伤。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:“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”②悼念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秦不哀吾丧。”(丧:指晋文公之死。)③怜悯;怜恤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之乎?”④哀叹。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。”哉:
①语气词。1. 表示感叹。相当于“啊”、“呀”。《史记· 陈涉世家》:“陈涉太息曰:‘嗟乎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’”2. 表示反问。相当于“呢”、“吗”。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:“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”(顾:反而。鄙:边地。)3.表示疑问。相当于“吗”、“呢”。《庄子· 山木》:“此何鸟哉?”②通“才(cái)”。副词。方才;刚刚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厥四月,哉生明。王来自商,至于丰。”(王:指周武王。丰:周旧都。)忧:
①担忧;发愁。《盐铁论·伐功》:“忧人之患者,民一心而归之,汤武是也。”(汤武:商汤王和周武王。)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心忧炭贱愿天寒。”②困厄;忧患。《新书·礼》:“忧民之忧者,民必忧其忧。”苏轼《贫士》:“未能遣一力,分汝薪水忧。”③特指父母的丧事。《魏书·李彪传》:“朝臣丁父忧者假满赴职。”(丁:遭遇。)心:
①心脏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心者,五脏之主也。”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则思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夫民虑之于心,而宣之于口。”③挂怀;关心。唐顺之《与吕沃洲巡按书》:“两公者,一日居乎其位,一日心乎其民者也。”(乎:于。)④中央;中心。刘禹锡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洞庭湖月生湖心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吕氏春秋·季夏》:“季夏之月,日在柳,昏心中,旦尾中。”[心腹]1.要害之处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法正传》:“而敌家数道并进,已入心腹。”2. 亲信的人。恻:
①悲伤。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未闻在位有恻然者,孰当助朕忧之。”杜甫《京兆杜氏墓志》:“中内痛兮鬼神恻。”②诚恳。常“恳恻”连用。王安石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以吾至诚恳恻之心,力行而为之倡。”(倡:带头。)[恻隐]同情;怜悯。《警世通言·旌阳宫铁树镇妖》:“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,是心无恻隐也。”伤:
①人或动物身体受到损伤。《春秋·宣公三年》:“郊牛之口伤。”(郊:祭祀名。)②伤口;创伤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吴起怀瘳实而吮伤。”③伤害;损害。《周易·节卦》:“节以制度,不伤财,不害民。”④妨碍。杜甫《陈拾遗故宅》:“位下曷足伤?”⑤忧愁;悲伤;忧伤。《诗经·小雅·杕杜》:“女心伤止。”(止:句末语气词。)⑥丧祭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。”⑦嫌;失之于。《北史·苏威传》:“所修格令章程,并行于当世,颇伤琐碎。”⑧太;过度。齐己《野鸭》:“长生缘甚瘦,近死为伤肥。”wu hu ai zai ,you xin ce shang 。
“wu hu ai zai ,you xin ce shang 。”shi gou chu chu :《yuan kuang sai wei ge 》;shi han chao shi ren wang qiang de zuo pin 。
you diao chu shan ,ji yu bao sang 。
yang yo yu mao ,xing rong sheng guang 。
ji de sheng yun ,shang you qu fang 。
li gong jue kuang ,shen ti cui cang 。
zhi nian yi chen ,bu de jie gang 。
sui de wei shi ,xin you fang huang 。
wo du yi he ,lai wang bian chang 。
pian pian zhi yan ,yuan ji xi qiang 。
gao shan e e ,he shui yang yang 。
fu xi mu xi ,dao li you chang 。
wu hu ai zai ,you xin ce shang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