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繁体
- 简体
- 拼音
-
城雉映水見,隱隱如蜃樓。
“城雉映水見,隱隱如蜃樓。”詩句出處:《泛湓水》;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作品。
四月未全熱,麥涼江氣秋。
湖山處處好,最愛湓水頭。
湓水從東來,一派入江流。
可憐似縈帶,中有隨風舟。
命酒一臨泛,舍鞍揚棹謳。
放回岸傍馬,去逐波間鷗。
煙浪始渺渺,風襟亦悠悠。
初疑上河漢,中若尋瀛州。
汀樹綠拂地,沙草芳未休。
青蘿與紫葛,枝蔓垂相(謬左換木)。
系纜步平岸,回頭望江州。
城雉映水見,隱隱如蜃樓。
日入意未盡,將歸復少留。
到官行半歲,今日方一遊。
此地來何暮?可以寫吾憂。
【註釋】:
城:
①城郭。一般是兩重,裡面的稱城,外面的稱郭。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然後踐華為城,因河為池。”②古代都邑為中心的所轄地區稱城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秦昭王聞之,使人遺(wèi)趙王書,願以十五城請易璧。”(遺:送給。易:交換。)③築城。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令天下縣邑城。”《詩經·小雅·出車》:“天子命我,城彼朔方。”(朔方:北方。)④守城。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一:“我朝縱還臺堡降卒二千,城者拒之。”⑤城墻以內的地方。韓翊(yì)《寒食》:“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禦柳斜。”(禦柳:皇宮栽的柳樹。)⑥城市;都市。《史記·吳起傳》:“魏文侯以為將,擊秦,拔五城。”雉:
①一種鳥,野雞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澤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飲。”②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。長三丈、高一丈為一雉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都城過百雉,國之害也。”③城墻。謝朓《和王著作八公山》:“出沒眺(tiào)樓雉。”(眺:眺望,往遠處看。)④通“夷”。平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七年》:“五雉為工正,利器用,正度量,夷民者也。”見:
(一)①看;看到。《詩經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我聞其聲,不見其身。”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見兔而顧犬。”《石鐘山記》:“事不目見耳聞,而臆斷有無,可乎?”②拜見;謁見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子墨子見王。”③會見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項伯即入見沛公。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見。”④見解;見識。《晉書·王渾傳》:“敢陳愚見。”⑤表示被動,相當於“被”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信而見疑,忠而被謗,能無怨乎?”《楚辭·漁父》:“舉世皆濁而我獨清,眾人皆醉而我獨醒,是以見放。”(放:放逐。)⑥放在動詞前,有稱代自我作用。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冀君實或見恕也。”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生孩六月,慈父見背。” (二)xiàn ①顯露;出現。《敕勒歌》:“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。”②介紹;引見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胡不見我於王?”(胡:為何。)③現成的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軍無見糧。”隱:
(一)①短墻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逾隱而待之。”②隱蔽;隱藏。《周易·乾卦》:“隱而未見,行而未成。”陳子昂《春夜別友人》:“明月隱高樹,長河沒曉天。”③隱諱;隱瞞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列侯諸將無敢隱朕。”④隱居;不出來作官。孟浩然《秋登萬山寄張五》:“北山白雲裡,隱者自怡悅。”⑤隱約不清。杜甫《客從》:“珠中有隱字,欲辨不成書。”⑥精微深奧。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探賾(zé)索隱,鉤深致遠。”(賾:深奧。)⑦憂傷;疾苦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是先王非務武也,勤恤民隱,而除其害也。”(務:致力。勤:盡力。)⑧憐憫;同情。劉向《九嘆·惜賢》:“心隱惻而不置。”⑨琴上的裝飾。《新論·琴道》:“琴隱長四十五分,隱以前長八分。”⑩威重貌。《後漢書·吳漢傳》:“吳公差強人意,隱若一敵國矣。” (二)yìn 憑依;倚靠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(孟子)不應,隱幾而臥。”(幾:矮桌子。)如:
①順從;依照。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唯所如之,無不如志。”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“毅如其言,遂至其宮。”②往;到……去。《漢書·燕王傳》:“田生如長安,不見(劉)澤。”③似;像;如同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④及;趕得上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弗如也! 吾與女弗如也!”⑤奈。“如……何”,相當於“奈……何”,把……怎麼樣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一薛居州,獨如宋王何?”(薛居州:人名,宋臣。)《列子·湯問》:“其如土石何?”⑥介詞。相當於“於”。引進比較對象。《呂氏春秋·愛士》:“人之困窮,甚如饑渴。”⑦連詞。1. 相當於“如果”,表示假設。《詩經·秦風·黃鳥》:“如可贖兮,人百其身。”2. 相當於“和”。表示並列。《儀禮·鄉飲酒禮》:“公如大夫入。”(大夫:官名。)3. 相當於“而”。表示轉折。至於;卻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如其禮樂,以俟君子。”4.相當於“或者”。表示選擇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?”(安:怎。方六七十:指縱橫六七十裡。邦:諸侯封國。)⑧助詞。形容詞後綴,相當於“然”,表示“……的樣子”。《論語·鄉黨》:“孔子於鄉黨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。”[不如]也作“弗如”。比不上。岑參《石犀》:“始知李太守,伯禹亦不如。”(伯禹:大禹。)蜃:
①大蛤蜊,古人誤以為由野雞變化而成。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魚鹽蜃蛤,弗加於海。”②畫有蜃形的漆尊,祭祀用。③海市蜃樓。由於不同密度大氣層的折光作用,把遠處景物反映在海面或沙漠中而形成幻影,古人誤以為由蜃吐氣變成,故稱蜃樓、蜃景等。《漢書·天文志》:“海旁蜃氣象樓臺,廣野氣成宮闕然。”樓:
①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屋。杜甫《登嶽陽樓》:“昔聞洞庭水,今上嶽陽樓。”②設在高處的建築,多用作瞭望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登諸樓車,使呼宋而告之。”城雉映水见,隐隐如蜃楼。
“城雉映水见,隐隐如蜃楼。”诗句出处:《泛湓水》;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。
湖山处处好,最爱湓水头。
湓水从东来,一派入江流。
可怜似萦带,中有随风舟。
命酒一临泛,舍鞍扬棹讴。
放回岸傍马,去逐波间鸥。
烟浪始渺渺,风襟亦悠悠。
初疑上河汉,中若寻瀛州。
汀树绿拂地,沙草芳未休。
青萝与紫葛,枝蔓垂相(谬左换木)。
系缆步平岸,回头望江州。
城雉映水见,隐隐如蜃楼。
日入意未尽,将归复少留。
到官行半岁,今日方一游。
此地来何暮?可以写吾忧。
【注释】:
城:
①城郭。一般是两重,里面的称城,外面的称郭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然后践华为城,因河为池。”②古代都邑为中心的所辖地区称城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昭王闻之,使人遗(wèi)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(遗:送给。易:交换。)③筑城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令天下县邑城。”《诗经·小雅·出车》:“天子命我,城彼朔方。”(朔方:北方。)④守城。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一:“我朝纵还台堡降卒二千,城者拒之。”⑤城墙以内的地方。韩翊(yì)《寒食》:“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”(御柳:皇宫栽的柳树。)⑥城市;都市。《史记·吴起传》:“魏文侯以为将,击秦,拔五城。”雉:
①一种鸟,野鸡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泽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饮。”②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。长三丈、高一丈为一雉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都城过百雉,国之害也。”③城墙。谢朓《和王著作八公山》:“出没眺(tiào)楼雉。”(眺:眺望,往远处看。)④通“夷”。平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五雉为工正,利器用,正度量,夷民者也。”见:
(一)①看;看到。《诗经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我闻其声,不见其身。”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有无,可乎?”②拜见;谒见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子墨子见王。”③会见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伯即入见沛公。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见。”④见解;见识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敢陈愚见。”⑤表示被动,相当于“被”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”《楚辞·渔父》:“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(放:放逐。)⑥放在动词前,有称代自我作用。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冀君实或见恕也。”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。” (二)xiàn ①显露;出现。《敕勒歌》: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”②介绍;引见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胡不见我于王?”(胡:为何。)③现成的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军无见粮。”隐:
(一)①短墙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逾隐而待之。”②隐蔽;隐藏。《周易·乾卦》:“隐而未见,行而未成。”陈子昂《春夜别友人》:“明月隐高树,长河没晓天。”③隐讳;隐瞒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列侯诸将无敢隐朕。”④隐居;不出来作官。孟浩然《秋登万山寄张五》:“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。”⑤隐约不清。杜甫《客从》:“珠中有隐字,欲辨不成书。”⑥精微深奥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探赜(zé)索隐,钩深致远。”(赜:深奥。)⑦忧伤;疾苦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是先王非务武也,勤恤民隐,而除其害也。”(务:致力。勤:尽力。)⑧怜悯;同情。刘向《九叹·惜贤》:“心隐恻而不置。”⑨琴上的装饰。《新论·琴道》:“琴隐长四十五分,隐以前长八分。”⑩威重貌。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“吴公差强人意,隐若一敌国矣。” (二)yìn 凭依;倚靠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(孟子)不应,隐几而卧。”(几:矮桌子。)如:
①顺从;依照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唯所如之,无不如志。”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毅如其言,遂至其宫。”②往;到……去。《汉书·燕王传》:“田生如长安,不见(刘)泽。”③似;像;如同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④及;赶得上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弗如也! 吾与女弗如也!”⑤奈。“如……何”,相当于“奈……何”,把……怎么样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一薛居州,独如宋王何?”(薛居州:人名,宋臣。)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其如土石何?”⑥介词。相当于“于”。引进比较对象。《吕氏春秋·爱士》:“人之困穷,甚如饥渴。”⑦连词。1. 相当于“如果”,表示假设。《诗经·秦风·黄鸟》:“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。”2. 相当于“和”。表示并列。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:“公如大夫入。”(大夫:官名。)3. 相当于“而”。表示转折。至于;却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如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”4.相当于“或者”。表示选择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?”(安:怎。方六七十:指纵横六七十里。邦:诸侯封国。)⑧助词。形容词后缀,相当于“然”,表示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孔子于乡党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。”[不如]也作“弗如”。比不上。岑参《石犀》:“始知李太守,伯禹亦不如。”(伯禹:大禹。)蜃:
①大蛤蜊,古人误以为由野鸡变化而成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鱼盐蜃蛤,弗加于海。”②画有蜃形的漆尊,祭祀用。③海市蜃楼。由于不同密度大气层的折光作用,把远处景物反映在海面或沙漠中而形成幻影,古人误以为由蜃吐气变成,故称蜃楼、蜃景等。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海旁蜃气象楼台,广野气成宫阙然。”楼:
①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。杜甫《登岳阳楼》:“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”②设在高处的建筑,多用作瞭望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登诸楼车,使呼宋而告之。”cheng zhi ying shui jian ,yin yin ru shen lou 。
“cheng zhi ying shui jian ,yin yin ru shen lou 。”shi gou chu chu :《fan pen shui 》;shi tang chao shi ren bai ju yi de zuo pin 。
hu shan chu chu hao ,zui ai pen shui tou 。
pen shui cong dong lai ,yi pa ru jiang liu 。
ke lian shi ying dai ,zhong you sui feng zhou 。
ming jiu yi lin fan ,she an yang zhao ou 。
fang hui an bang ma ,qu zhu bo jian ou 。
yan lang shi miao miao ,feng jin yi you you 。
chu yi shang he han ,zhong re xun ying zhou 。
ting shu lu bi de ,sha cao fang wei xiu 。
qing luo yu zi ge ,zhi man chui xiang (miu zuo huan mu )。
ji lan bu ping an ,hui tou wang jiang zhou 。
cheng zhi ying shui jian ,yin yin ru shen lou 。
ri ru yi wei jin ,jiang gui fu shao liu 。
dao guan hang ban sui ,jin ri fang yi you 。
ci de lai he mu ?ke yi xie wu you 。